白芍是毛茛科白芍属植物,是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白芍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材,系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之功;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白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白芍优质丰产的种植技术。
一、繁殖技术
1.种子繁殖
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摘,收获种子。如果条件允许,土壤湿润时可及时秋播。若条件不适宜,可将种子与湿沙按1∶3比例混匀后置于阴凉的室内待播。根据南方、北方不同的积温带,分别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作平畦,畦宽1.2米,在畦面上开沟,行距15厘米、沟深2~3厘米,在播种沟内每隔3~5厘米播入种子。播种后覆土并稍加镇压,浇水。每亩播种量为3~4公斤。
2..种芽繁殖
生产上多采用种芽繁殖,此法可缩短白芍生长周期。白芍在收获时,剪除芦头上的根,选择粗大、芽头饱满、无病虫的芦头,按芦头大小切成2~4块,每块应有粗壮的芽孢2~3个作种苗。种芽以粗壮饱满有两个芽苞的为好,种芽下留2厘米长的芦头,随切随栽。
二、整地与施底肥
1.选地与整地
白芍生长年限较长,根系发达,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栽培。选定地块后要进行机械整地或人工整地,深耕30厘米以上,做成60厘米宽的垄。
2..施底肥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吨作底肥,如果选用化肥作底肥,则每亩施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各15%)75公斤。
三、适时栽种
1.栽种时期
白芍适宜栽种的时期为春、秋两季,以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种为佳。
2..栽种方法
白芍以种芽繁殖为主,种芽向大田移栽时,应注意按大小分级,分别下种。栽种白芍实行垄作,株行距40厘米×60厘米,每穴栽一个芽头,切面向下,芽头向上,使芽头低于地面3~5厘米。栽后覆土压实,再培土5~10厘米高,以保墒越冬。每亩保苗2800株,每亩需种芽量85~100公斤。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白芍生育周期一般为4年,栽后翌年春季便有紫红色的嫩芽破土萌发,同时田间杂草也陆续滋生,应及时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宜浅,不能伤根碰芽。杂草较多时,可采取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除草。
2..适时追肥
白芍喜肥,除施足底肥外,栽后第一年,在7月每亩追施一次三元复合肥25公斤。第二年至第三年,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追肥在5月,每亩追施饼肥30公斤、尿素12公斤;第二次在8月,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45公斤。第四年只在5月追肥一次,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施肥方法为穴施,施于芍头周围、深埋。
五、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时期
白芍在移栽后第四年采收,采收适期在9月中下旬,此时白芍根粉足、品质好,晒干比率高,成色好。采收白芍应选天晴地干时进行,挖取全根,抖去泥土,留种芽作栽培种,切下芍根加工成药。
2..加工方法
将白芍根分成大、中、小三级,分别放入沸水中大火煮沸5~15分钟,不时上下翻动,待芍根表皮发白时,迅速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用竹签、刀片刮去褐色的表皮,放在阳光下晒制。
白芍优质丰产种植技术方法
一、生长习性
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芍药耐寒,冬季培土能安全越冬,一般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8厘米处剪去枝叶,并于根际培土,即可保护过冬。芍药也耐高温,在42℃高温下也能越夏。抗干旱、怕潮湿,平时不需要灌溉。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上层较深厚,排水良好,以沙质壤土、夹沙黄泥土、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淤积泥沙壤土为好,盐碱地不宜栽种。忌连作,可与紫菀、红花、菊花、豆科作物轮作,隔3~5年才能种植。
二、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地整地
1.选地:一般多选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在无霜期长的地方生长最好。前作以玉米、小麦、豆类、甘薯等作物较好。
2.整地:白芍是深根植物,在地下生长时间长,因此应深耕细作,施足基肥。栽前要求精耕细作,耕深20-40厘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4000公斤作基肥,耙平,做成宽1.3-2.3米的高畦。如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畦宽可1米左右,畦间20-30厘米排水沟。畦长视地形而定。北方多做平畦。
(二)繁殖方法
1.分根繁殖(芽头繁殖)
芍药8-10月种植,过晚芽头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影响来年生长。按芍芽头大小分别栽植,便于管理。行株距50×30厘米,每亩栽4000-4500株。穴栽,每穴放芽头1-2个,埋在地下3-6厘米为宜,盖熏土并施人粪尿,覆土细堆成馒头状小堆,以利越冬。翌年3月上旬前后,芍芽萌发前平土。
收获芍芽头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形状粗大、不空心、无病虫害的芽盘,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数块,每块芽2-4个,作种。芍药芽下留2厘米长的头,以利生长,一般收1亩芍芽头,可栽3-4亩。芽头最好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暂时贮藏。在室内选阴凉高燥通风处,于地上铺湿润细砂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砂土贮藏。或在室外挖坑贮藏。下雨时注意排水,以免霉烂。
2.种子繁殖
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时,于果微裂时及时采摘,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幼苗生长2-3年后进行定植。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生产上应用较少。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安徽亳州常用“劈垄亮根”法,即在种植后第2年5月上旬,将芍株周围的土,轻轻拨开,让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拥根,可以提高地温,并杀虫灭菌,达到增产效果,但晾的时间不宜过长。
2.追肥: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粪尿,第2次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公斤。第3年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75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11月间施厩肥1500-2000公斤。第4年收获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 000公斤,加硫酸铵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每次施肥,宜于植株两侧开穴施下。
3.排灌: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水,减少根病。
4.摘蕾:为了使养分集中供根部生长,每年春季现蕾时及时将花蕾摘除。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芍药轮斑病:为害叶片,初生紫色小点,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等的褐色、黄褐色病斑,大多在5mm以上,病斑内具有多道轮纹,病斑上生灰黑色霉层。叶背病斑色浅呈淡褐色。发生严重时,叶上病斑密布和合并,使叶片早枯。该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常引起叶片早枯,病害主要发生在芍药生长中后期。此时雨水多,田间湿度大,以及植株茂密、郁闭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减少初侵染源,冬季植株枯萎和收获时,清楚遗留田间的植株残体销毁;采用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首先对病害早发地用药控制,施药次数视病情发展,每次施药间隔10~15天。药剂选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杀菌剂。
(2)锈病:危害叶片,5月上旬发生,7-8月严重。
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收获时,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原菌;发病初期,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7-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3)芍药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紫褐色,边缘色深呈暗紫褐色,近外缘具不明显的轮纹,病、健部界限明显。病斑背面有墨绿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及孢子)。该病是常见病,发生危害较重,引起叶片早枯。病菌在病残体越冬,次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防治方法:参照芍药轮斑病。
(4)芍药灰霉病:危害叶、茎、花各部分,开花后发生。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使叶片枯死脱落,植株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雨后及时清沟排水,田间通风透光;选无病芍芽作种,并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0-15分钟后下种;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1次,连续3-4次。
(5)芍药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绿色嫩枝和果亦可被害。被害部生白色较厚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粉霉斑,后期粉霉斑堆逐渐变污白色病密生黑色小点(子囊壳)。发病重时叶片等受害部位布满粉霉,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早衰。该病发生零星,局部发生较重。田间植株生长茂密、气候干燥者发病重。病害在芍药生长期均可发生危害,四川在7~8月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除田间植株残体销毁,减少初侵染源;病菌侵染频繁,传播快,因此应在初发阶段施药防治,施用内吸性杀菌剂粉锈宁、多菌灵等。
(6)芍药炭疽病:叶片上生圆形或近圆形小病斑,无轮纹,病斑边缘红褐色,内为枯白色,稍下陷。后期病斑上生黑色小店点(分生孢子盘)。该病在四川常见,发生零星,为害轻。
(7)芍药褐斑病:叶上病斑近圆形或长圆形,病斑发展收叶脉限止,边缘红褐色,内为淡褐色,无轮纹。病斑两面散生扁平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该病发生极零星,少见。病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中越冬。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
防治方法:此病发生极少,无明显影响,不需针对本病采取措施。防治芍药其他叶部病害即可兼治。
(8)芍药病毒病:症状表现为全株性。叶片呈现深绿和黄绿镶嵌的花叶现象,尤以上部幼嫩叶片最为显著芍药的繁殖方式之一是采用芽头无性繁殖,病毒病通过芍药的带毒无性繁殖材料(芽头)传播。
防治方法:零星发生时,拔出病毒病植株销毁;选用无病毒的无性繁殖材料(芽头)种植。
(9)软腐病:病原菌从种芽切口处侵入,是种芽贮藏期间和芍药加工过程中的一种病害。防治方法:种芽贮放要选通风处,使切口干燥,贮放场所先铲除表土及熟土后,用1%福尔马林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喷洒消毒。
2.虫害
(1)朱砂叶螨:成螨或若螨群集于叶背上,以刺吸口器吸食叶片汁液,受害部的叶片正面出现褪色小点,严重时,小点合并成无定形褪色斑。朱砂叶螨危害芍药较轻,主要发生在6~7月,芍药生长后期。
防治方法:主要采用药剂防治,在春季为害明显上升时,施用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哒螨灵等药剂;在芍药叶部病害防治时,加入杀螨剂进行兼治。
(2)蛴螬:4-6月危害植株。一般因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尤其是马粪、鹿粪等虫害更加严重,造成缺苗断条。
防治方法: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用烟叶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兑水500公斤灌土防治。施腐熟粪肥前掺拌敌百虫或呋喃丹等农药;栽种前,用敌百虫按每亩1.5-2公斤与畦内土壤混拌,进行土壤处理;用毒饵诱杀。
(3)地老虎:咬食茎叶,是危害最重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
防治方法: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饵诱杀。
三、采收与加工
1.采收
白芍于栽种后3~5年采收。采收期,浙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安徽、四川等地为8月间;山东为9月间。最迟不超过9月底。过早会影响质量和产量;过迟根内淀粉转化,干燥后质不坚实,质地清泡。采收选择晴天,割去茎叶,挖出全根,抖去泥土。除留芽头作种外,切下根部,加工药用。一般亩产干根600-800公斤。
2.加工
芍药的加工分为水煮、去皮、干燥三个步骤。
水煮:将白芍根大小分开,在沸水中烫泡,烫时勤翻动使芍根均匀受热。小芍根煮5-15分钟,中等粗的芍根煮8~12分钟,大的芍药根煮12~15分钟。锅水以浸没芍根为宜;煮过芍条的水不能重复使用,必须每锅换水。
去皮:待白芍根皮发白、无生心、有香气时,迅速捞起放在冷水中浸泡,随即取出刮去外皮,切齐两端,依粗细分开晒干。也可先刮去外皮而后煮,再晒干。去皮的方式有两种,包括人工去皮和机械去皮。
(1)人工去皮:用竹刀、玻璃仔细刮去芍根外层栓皮,并把有虫眼处挖净。不可用铁制刀刮皮,否则会使其变色。
(2)机械去皮:将芍药和粗河砂一统装入滚筒机内,开动电源芍药和粗砂随齿轮转动上下翻滚,在粗砂的摩擦下将芍药的栓皮除去。
干燥:晾晒是干燥加工的重要环节,如晒的太猛,则外干内湿表皮干列,易发霉、变质。一般早上出晒,中午阴干3小时后,下午3点后再出晒,晚上收进堆起,并用麻袋或草席覆盖,以利芍根内部潮气逸出;次日在出晒,如此反复,直至内外干透为止(“发汗”)。芍药煮后,如遇雨不能及时出晒,可用硫磺熏(每100公斤芍药用1公斤硫磺),熏后堆放于通风处;切忌堆置,否则芍药表面就会变质发粘。如遇久雨,每天可用火烘1-2小时。如发现芍根表面起滑、发霉,应迅速置于清水中洗刷干净,并用文火烤干,到有太阳时再晒。
有人认为,白芍采收加工过程中,采用“晒干”代替“沸水中煮”的方法,可避免药材中芍药苷含量的损失。同时凡使用白芍治疗肝病的中药成方制剂中,尽可能避免高温干燥、沸水煎煮等传统提取方法,可选用低温干燥、渗漉提取、回流、零介质提取等方法,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芍药苷含量的稳定。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
蔓荆子,中药名。野生蔓荆子多生于海滨、湖泽、江河的沙滩荒洲上;多栽培于靠近水源荒坡地、平原及溪边。具有喜阳光、耐寒、耐碱、耐旱、怕涝的特性。其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常用于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
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甘草育苗移栽是甘草人工栽培的关键,培育...
附子主产四川江油、布拖,两地都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其加工品入药为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中止痛、散寒燥湿功效,主治亡阳虚脱、风寒湿痹、坐骨神经痛、腹中寒痛、...
乌龙头又称“刺龙牙”、“刺嫩芽”、“五龙头”、“木龙头”、“树头菜”、“龙牙梅木”等,为五加科槐木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山林地区所产的药、菜两用的名贵山野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