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通络气血活
颈椎病主要是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变形引起的,以颈肩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形成颈椎病的原因主要是风寒湿痹、经络受阻、肝肾亏虚、经络瘀滞等。在相关穴位施灸可以舒筋通络,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
重点艾灸穴位:
【具体艾灸疗法】
方法一:艾条温和炙
取大椎、大抒、颈百劳、阿是穴等穴位,让患者取俯卧位,施灸者立于患者身体一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火头对准穴位皮肤施灸。以患者感觉温热而不感觉到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以患者感觉到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施灸者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左顾右盼,以免艾灰掉落或火头接触到皮肤。
方法二:艾柱隔姜炙
1、取风池、大椎穴,先灸风池穴,再灸大椎穴。把新鲜的老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薄片,用针扎数个小孔。然后把姜片放置在需要施灸的穴位上。
2、把中艾炷放置在姜片中央,点燃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痛时,可将姜片抬起,使其离开皮肤片刻再放下,反复操作。每穴灸5?7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辅助治疗方】
按摩和刮痧可辅助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按压风池、百会、内关、外关、曲池、养老穴等可调理经络畅通,改善气血。刮拭风府、风池、肩井、天柱、大抒、身柱、中渚、外关、阳陵泉、悬钟穴,能够疏风散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按摩、刮痧与艾灸疗法一起使用,颈椎病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专家叮嘱】
颈椎病患者要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长时间伏案工作后要起身活动一下脖颈,以缓解疲劳。天气寒冷时要注意颈腰部保暧,减少缩颈、耸肩、弯腰等不良姿势,冬季应注意防止颈肩受寒,尤其睡眠时颈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寒冷刺激而发生落枕,诱发颈椎病和肩周炎。适当的锻炼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很好的效果。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由精神、情绪因素或各种压力引起,病程漫长。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疼痛、头部两侧疼痛,有时也会出现单侧疼痛,有时头部还会伴有沉重感...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由手肘外侧的肌腱的无菌性炎症所致。此病的主要症状为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疼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手不能用力握物,提重物可使疼痛加...
如果孩子平时只是偶尔打嗝,而且大多比较轻微的话,父母则无需过于在意,因为此种现象大多可以不治自愈,但如果孩子持续不断地打嗝或者反复发作,则需要父母多加注意了,因...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这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以上消化道出血...
健脾止崩补肾气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发病急,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崩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