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脾胃补中益气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表现为鼻黏膜的慢性充血肿胀,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嗅觉障碍。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肺脾气虚,卫外不固,加之调摄不慎,反复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内外相合而成。病久疾病深入于里,脉络不通,气滞血瘀,鼻窍窒塞,顽固难愈。在相关穴位施灸可强健脏腑、驱除风邪、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从而改善症状。
重点艾灸穴位:
【具体艾灸疗法】
方法一:艾炷隔姜灸
1、取肺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将新鲜的老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薄片,用针在上面扎数个小孔。然后让患者取合适体位,把姜片放置在要施灸的穴位上。
2、把中艾炷放置在姜片的中央,点燃艾炷施灸。若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疼痛可将姜片略略抬起旋即放下,反复操作,以缓解患者的灼痛感。每穴灸5?7壮,以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方法二:艾条回旋炙
取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合谷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以上穴位可自己灸也可让家人帮助施灸。取合适的体位,点燃艾条的一端,让火头对准穴位,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然后把艾条火头一端在施灸穴位上方左右往返移动,或在穴位处旋转移动,移动范围不可过大,保持在3厘米左右。使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每穴灸10?15分钟。注意,施灸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防止艾灰掉落引燃织物。
【辅助治疗方】
患者对慢性鼻炎的治疗要有信心。建议在艾灸的同时配合简单的自我按摩来共同对抗疾病。按摩风池、通天、巨髎、内庭、大陵、劳宫、合谷、太白、印堂、中府、尺泽穴,可治疗鼻炎引起的头痛、头晕、鼻塞、流涕等,能够使头脑清醒,改善嗅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专家叮嘱】
慢性鼻炎患者要注意饮食调理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如辣椒、生姜、油条等。同时海鲜、鱿鱼、虾米等也要尽量少吃。多吃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新鲜青菜、菠菜、胡萝卜等。预防感冒,感冒会引发鼻炎或使鼻炎加重。注意劳逸结合,不过度劳累,不熬夜。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按摩穴位:1、食指按压颈椎反射区20秒。2、按压颈反射区20秒。3、拇指指甲推指反射区20秒。4、指甲推腕反射区20秒。5、指甲推肘反射区20秒。6、指甲推肩反...
偏头痛是由于颅内动脉收缩、扩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又叫做血管神经性头痛,女性多发。严重的偏头痛会持续数天,主要症状为头部一侧或双侧胀痛,呈搏动或持续性频繁...
调和气血补肝肾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其病变处头皮正常,无炎症及自觉症状。本病病程缓慢,可自行缓解和复发。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
调节代谢稳血糖糖尿病是由于血中胰岛素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
调节肠胃利肝胆烧心是因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其症状为上腹部或下胸部的烧灼样疼痛感,同时伴有反酸,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之一。最常见的原因是进食过快或过多。中医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