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指妇女盆腔器官发生的慢性炎症。本病常在分娩、流产等刺激后发生,有些女性在急性感染后,因为治疗不当,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以下腹部持续坠胀疼痛、下腰部酸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等症状。慢性盆腔炎很难通过短时间的药物治疗根除,适当地按压穴位可有效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
包含穴位:
1、按揉气海穴
位置:腹部肚脐直下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后顺时针方向按揉气海穴约2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宜。或用艾条对准气海穴熏到微微发热、皮肤有红晕为止。
功效:温阳益气、调经固精。治疗小腹胀痛,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爱人阳痿、早泄、遗精等。
2、按揉关元穴
位置:腹正中线上,肚脐下4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在一侧,用拇指指端先顺时针方向按揉关元穴约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最后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培补元气,调经止带,导赤通淋。治疗月经来潮前腹痛、腹胀、闭经、不孕、遗精、遗尿等。
3、按揉子宫穴
位置:在下腹部,把肚脐和耻骨联合连线5等分,耻骨联合上1等分处旁开4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在一侧,用双手拇指指端先顺时针方向按揉子宫穴约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最后点按半分钟。
功效:调经种子,理气止痛。主治女性盆腔炎、不孕、月经不调等。
4、揉擦八髎穴
位置:在骶椎上,分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个穴位,分别在第1、2、3、4骶后孔中,合称八髎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用两手掌指交替着力,一手扶其腰部,另一手紧贴骶部两侧八髎穴,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两旁约2分钟。
功效:治疗腰骶部冷痛、月经不来、小腹胀痛、盆腔炎等。
5、按揉阴陵泉
位置: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或坐位,膝关节稍屈曲,按摩者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阴陵泉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治疗盆腔炎、附件炎、膝关节红肿疼痛、腹泻、肥胖、宫颈炎、颜面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等。
6、按揉三阴交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横指,骨后缘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站于一侧,拇指端着力,顺时针按揉三阴交各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按揉2分钟。
功效:健脾利湿,滋补肝肾,调经止带。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失眠等。
辅助穴位:
局部按摩:
搓大腿内侧:将左(右)手掌心紧贴在同侧大腿内侧,适当地用力搓擦0.5?1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
搓腰骶部: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用掌根从上向下搓腰部正中和两侧肌肉,直到尾巴骨处,持续约2分钟。
团摩下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轻轻放在下腹部,逆时针环形摩揉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
小贴士:
可用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 (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药治疗盆腔 炎既可服用汤剂,也可内服中成药,还可用中药外敷、中药灌肠、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根据病情,治疗方法也不一而足。一般以根据病情辨证处方的汤药为主,同时配合相应的中成 药,如金刚藤胶囊、抗妇炎胶囊、妇炎舒胶囊、调经白带丸等。
[主治]生精补气。神经衰弱,头昏耳鸣,失眠。[处方]党参2500克蜜炙黄芪2500克[制法]共煎熬三次,去渣取汁,滤清浓汁,加冰糖5000克收膏。[用法]每服9...
和胃健脾,和肠胃,化积滞。【志室】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4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6横指宽)处。仰卧,...
【出处】螺泥膏,出自《古今医统大全卷七十一药方》【组成】大田螺200克。【制法】以净水器盛养,待螺吐出泥,澄去上面清水,以底下浓泥入腻粉5克。【功效与作用】利尿...
低血压指血压低于90/60mmHg,一般说的低血压是指血压长期偏低。造成低血压的原因很多,如体质性低血压和起立性低血压等。其主要表现为眩晕、乏力、易疲劳等。严重...
【来源】《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卷十二论哮》【配方】大白梨汁、川蜜各640克,白茯苓(乳制,晒干,研极细末)、麦冬(熬汁)、核桃肉(去皮,洗净,捣烂)各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