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痧疗法是在患者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拧起一个橄揽状的充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民间在利用此法治疗疾病时多在前额、前后颈部、胸部、背部、腹部,治疗结束后局部往往会出现紫红色的瘀斑,影响容貌,所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运用。撮痧疗法刺激腰腹部的穴位,通过经络调整内脏功能,可以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将手指用温水湿润,五指弯曲,用示指与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穴位,将皮肤挟起。然后松开。这样一起一落,反复进行.每点挟撮6次~8次,直至被挟处成为橄榄状之紫红色充血斑为度。
1.实热型: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穴位】①颈部:后颈取大椎,大椎直上后发际处,大椎与后发际连线之中点及中点左右各旁开1寸处,②腹部:下脘、天枢(双侧)。
【用法】先挟捏颈部穴位,再挟捏腹部穴位,均以局部出现紫红色充血斑为度。
【说明】取穴只要大体无差即可。只要在上述范围内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疗效。
2.气虚型:症见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之时却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并不干硬,便后疲乏,面色晄白,神疲气怯。
【穴位】关元、气海、脾俞、胃俞。
【用法】先挟捏背部穴位,再挟捏腹部穴位,均以局部出现紫红色充血斑为度。
【说明】取穴只要大体无差即可。只要在上述范围内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疗效。
注意
1.手法的轻重以病情及患者情况而定。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手法宜轻,撮穴宜少;体质壮实者手法宜重,撮穴宜多。
2.局部出现充血斑即应停止操作。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女性的体形会发生变化,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腹部。这是因为激素分泌的改变使脂肪在腹部堆积,日积月累,便会造成腹部变形。艾灸利用经络原理,针对以下...
消化性溃疡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由于该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所以又称胃、十二指肠溃...
宽胸理气,活血通络,舒畅心胸。【神阙】位于肚脐的正中。【气海】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比大拇指稍宽)处,此穴是先天元气会聚的地方。【膻中】位于胸部正中线上,两乳...
【来源】《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卷三囟陷》【配方】生川乌、雄黄各200克,生附子500克。【制法】将上药单独捣研为细末,再用生葱连根叶一起捣研成膏。【功效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