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痧疗法又叫挟痧疗法和抓痧疗法,是在患者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拧起一个橄榄状的充血点,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撮痧疗法是刮痧疗法之一,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撮痧,刺激体表、穴位及经络,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简便易行、行之有效而又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撮痧疗法因而备受社会的青睐。
操作时,将手指用清水湿润,五指弯曲,用示指与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穴位,将皮肤挟起,然后松开。这样一起一落,反复进行,每点夹撮6~8次,直至被夹处成为橄榄状之紫红色充血斑为度。
1.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治疗部位与合适的体位。
2.撮痧时手法应由轻到重,用力均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中暑头晕
取百会、大椎、胸夹脊、曲泽、内关、神阙、关元、劳宫、委中撮痧。
低血压头晕
取百会、厥阴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撮痧。
贫血头晕
取膏肓、肺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涌泉撮痧。
颈椎病头晕
取天井、肩井、天宗、缺盆、中府、肩髃、肩贞撮痧。
梅尼埃病
取百会、太阳、风池、印堂、人中撮痧。
注意
1.应用本法时,手法的轻重、抓撮穴位的多少、每穴抓撮的次数,要视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而定,不要千篇一律。
2.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手法宜轻,撮穴宜少;体质壮实者,手法宜重,撮穴宜多。
3.局部痈肿、疮疡或损伤,不要抓撮。
撮痧疗法是在患者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拧起一个橄揽状的充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民间在利用此法治疗疾病时多在前额、前后颈部、胸部、背部、腹部,治疗结束...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女性的体形会发生变化,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腹部。这是因为激素分泌的改变使脂肪在腹部堆积,日积月累,便会造成腹部变形。艾灸利用经络原理,针对以下...
消化性溃疡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由于该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所以又称胃、十二指肠溃...
宽胸理气,活血通络,舒畅心胸。【神阙】位于肚脐的正中。【气海】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比大拇指稍宽)处,此穴是先天元气会聚的地方。【膻中】位于胸部正中线上,两乳...